HAMA效应,全称为人抗鼠抗体效应(Human Anti-Murine Antibody effect),是指人体对于动物来源的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具体来说,当患者接受鼠源单克隆抗体治疗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抗体中的鼠源成分,并产生抗抗体的免疫反应。这些抗抗体可以结合到抗体分子上,影响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HAMA效应的主要特点包括:

1. 个体差异:HAMA在人体内存在的量和时间因不同个体存在很大差异,血清中的含量由微克每升(μg/L)到克每升(g/L)不等,存在时间由数周至数月不等。如再次暴露,有记忆B细胞存在的活性抗体表达可维持数年。

2. 干扰性:由于干扰抗体的存在,原本的抗原抗体结合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对检测产生影响。人体内HAMAs滴度不定,亲和力也不定,故干扰强度存在个体差异。

3. 抗抗体类型:HAMAs是一种抗抗体,包括IgG、IgM、IgA,也有少量IgE,有独特型抗体、同种型抗体和抗-抗独特性抗体的区别。通常,独特型抗体比同种型抗体更为常见。

4. 临床意义:HAMA效应可能会降低鼠源单克隆抗体的疗效。由于人体对于抗体的免疫反应,抗体的半衰期会缩短,降低抗体在体内的稳定性和持续时间。此外,人体产生的抗抗体可能会结合到抗体分子上,干扰抗体与靶标的结合,影响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5. 诊断和治疗的挑战: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HAMA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能对药物疗效、诊断准确性以及治疗安全性产生影响。

6.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HAMA效应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尝试对鼠源性抗体进行改造,致力于在保留与抗原结合高亲和力的基础上,减少异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推动抗体人源化研发的进程。

7. 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抗体结构认识的深入,产生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转基因小鼠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RNA-多肽技术等方法来生产全人源化抗体,以减少HAMA效应。

8. 免疫分析中的干扰:在免疫分析中,HAMA效应可以导致假阳性反应,尤其是在使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检测中。为了有效阻断HAMA效应,研究者开发了不同的阻断剂和标签来解决干扰问题。

HAMA效应的发现途径主要包括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动物源性暴露史的询问和实验室人员的检测结果分析。随着单抗药物在临床使用的增多,HAMA效应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对此,免疫诊断试剂生产商也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通过添加阻断剂等方法,尽可能避免干扰的发生。

相关搜索:

相关文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0.3781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