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效应”是网络舆论传播中的一种现象,由复旦大学的传播学教授李良荣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前十位网民的评论或意见往往能够对后续的舆论走向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前10效应”包含以下几个假设:

1. 议题相关性:前10条评论与后续的评论在议题上具有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评论的议题走向。

2. 态度一致性:如果前10条评论呈现出一致的正面或负面意见,那么紧随其后的评论也倾向于表现出一致的正面或负面态度;如果前10条评论中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后续的评论也可能会延续这种争论。

3. 社会群体压力:“前10效应”可以看作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即个体在发表意见时会感受到社会群体的压力,如果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或劣势,可能会选择沉默。

4. 匿名性与极端言论:网络的匿名性并没有减轻发表不同意见时的社会群体压力,反而可能纵容了情绪化和极端化言论的产生。

5. 议程设置:“前10效应”与议程设置理论密切相关,即媒体和网民的自我议程设置影响公众关注的议题,进而影响舆论的形成。

“前10效应”揭示了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规律,即早期的评论者对舆论的最终形态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在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早期的评论和意见可能对公众的看法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0.154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