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感人格系统(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简称CAPS)理论是由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及其同事提出的,旨在解释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和稳定性。CAPS理论强调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是由内在的认知和情感单元(cognitive-affective units,简称CAUs)所驱动的。

CAPS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编码(Encodings):个体如何将外部情境、自我、他人、事件和场景进行分类或结构化。

2. 期望和信念(Expectancies and Beliefs):个体对社会世界、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结果以及自我效能的内部表征。

3. 情感(Affects):包括情绪、情感反应以及相关的生理反应。

4. 目标和价值(Goals and Values):个体追求的期望结果和情感状态,以及所厌恶的结果和情感状态,包括目标、价值和生活规划。

5. 胜任力和自我调节计划(Competencies and Self-Regulatory Plans):个体可以进行的潜在行为和规划,组织活动、影响结果和个体自身行为以及内在状态的计划和策略。

CAPS理论认为,这些CAUs通过个体独特而稳定的关系网络相互作用,当个体面临特定情境时,某些CAUs会被激活,通过这个网络激活其他CAUs,最终产生应对行为并影响情境,形成CAPS循环。

CAPS理论弥补了传统特质理论忽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行为差异的缺陷,强调了人格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它不仅考虑了人格的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兼顾了人格的过程和变异性,反映了人格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取向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整合的趋势。

此外,CAPS理论还提出了个性系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动力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个性系统产生的行为影响社会环境,反过来,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个性系统。

CAPS理论被视为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它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人格,说明了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

综上所述,CAPS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人格的复杂性,包括人格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以及个体如何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

相关搜索:

相关文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0.366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