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滕效应(Cotton Effect),又称科顿效应,是指当直线偏振光透过具有光学活性的物质时,会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光学活性物质(如芳香族化合物等)使得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传输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它们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当这两种偏振光通过一定厚度的旋光性物质后,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相位差,从而产生偏转角。

卡滕效应可以分为正、负两种,这取决于圆二色性(CD)谱带的符号或旋光色散(ORD)曲线的峰位。如果CD谱带的符号为正值,或者正的旋光色散峰出现在较长波长方向,称为正的科顿效应;反之,如果CD谱带的符号为负值,或者正的旋光色散峰出现在较短波长方向,则称为负的科顿效应。

在科学原理上,当生色团的跃迁电偶极矩与磁偶极矩方向相同时(即跃迁时电荷沿右手螺旋途径运动),会出现正的科顿效应;如果方向相反,则会出现负的科顿效应。

卡滕效应在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例如在探测蛋白质的结构中,CD谱对溶液中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变化高度灵敏,能检测立体化学的微小变化,因此可以用来分析蛋白质的结构。此外,卡滕效应也用于探测聚合物分子的螺旋排列,通过引入手性中心,可以合成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聚合物,并利用CD图上的科顿效应来研究其结构。

在研究手性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时,八区律(octant rule)是一种经验规律,它主要应用于手性取代环已酮等化合物。通过取代基相对于羰基的空间关系,八区律可以预言此类手性化合物旋光谱卡滕效应的正、负性。

总结来说,卡滕效应是研究光学活性物质的重要现象,它在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搜索:

相关文章: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
0.1641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