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全书由四篇论文组成,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乱伦畏惧》,通过对大洋洲土著居民图腾观的剖析,指出由于对图腾的崇拜,这些原始民族心中产生了精神、心理的压力,严厉地防止部族内的乱伦行为。第二章《塔布与矛盾情感》,分析了禁忌和感情之间的关系,认为禁忌来源于土著人认为人或鬼身上附有一种特殊的神秘力量,所以禁忌和感情是一对互为对立的矛盾,情感决定于禁忌的行为,同时禁忌又遏制了情感的发展,两者互为补充。第三章《泛灵论、巫术和思想全能》,对泛灵论、巫术、魔法的成因作了解释。弗洛伊德认为,原始部族在实施巫术或魔法时,反映了他们企图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定律来操纵存在的事物,即利用心理想象来满足征服自然物的欲望,所以原始部族的泛灵论是由心理作用造成的,这是一种精神自恋的心理现象。宗教则是突破了自恋障碍,步入了目标选择的阶段。第四章《图腾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现》,通过小孩和强迫性心理病症与原始民族心态间相似的迹象,提出了图腾是父亲影像替代物的结论,把宗教、伦理、社会等起源都归宗于“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他在研究性的问题时,将其划分成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由此道出了自己对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的独到看法,开辟了全新的性学研究领域。他还在书中就在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弗洛伊德还在书中就男性在爱情中选择对象的原则和性无能、处女的禁忌给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学诠释。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并非浅尝辄止的纸上谈兵,而是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性学箴言,可谓是为人类的性启蒙教育打开了一扇亮窗!读起来令人恍然大悟又回味无穷! [1]
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
《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经典之作,深刻剖析了个体的人格心理结构。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分别代表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不同维度。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满足;自我则遵从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冲动,考虑现实世界的限制;超我代表道德标准和理想自我,追求完美和道德。弗洛伊德通过这三个结构的相互作用,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强迫性重复原则,即个体倾向于重复早期的心理经验,即使这些经验是痛苦的。弗洛伊德的这些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
“斯金纳的鸽子,桑代克的猫,洛伦茨的鸭子水上漂;斯佩里的脑,哈洛的猴,巴甫洛夫小狗腮腺来一刀;你一刀我一刀,皮亚杰的孩子自己教。托尔曼的老鼠走迷宫,苛勒的猩猩吃香蕉。华生的小孩怕白毛,弗洛伊德荣格关系糟,还有一位班杜拉,充气娃娃玩得乐陶陶。”上述段子出自《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这本引人入胜的心理学另类入门书。在本书中,作者迟毓凯老师以心理学大神们的奇闻轶事为切入点,讲清心理学的脉络。翻开本书,从老学究冯特和科学心理学诞生,到神神道道的精神分析、训练大师辈出的行为主义、随随便便的人本主义,一路带你彻底读懂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发展脉络和改变生活的重要研究。40余位心理学发展史上极具开创性的大神轮番出场,360度展现心理学家们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和心理学史上的动人时刻。心理学专业人士读过后必定拍手叫好,心理学小白看过后注定要爱上心理学。 [1]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关于性学和爱情心理学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运用他的心理学理论,深入探讨了人类性行为和爱情关系的复杂性。他分析了性本能、性压抑、性变态以及性成熟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弗洛伊德还讨论了爱情的本质,包括其与性本能的关系,以及在人类关系中的作用。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解释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处理与性相关的冲突和愿望。弗洛伊德的这些理论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但它们对后来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以及性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存在争议,这本书仍然是心理学和性学领域的重要文献,为理解人类性行为和情感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