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感觉麻烦的人”来说,却可能会让其产生负担感,严重时甚至会因此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内容简介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感觉麻烦的人”来说,却可能会让其产生负担感,严重时甚至会因此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这类人只占极少数的话,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当事者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类“感觉麻烦的人”的数量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恐怕就不能再简单地说是因为懒惰或者没有干劲导致的了吧。

这种“感觉麻烦”的状态,在精神医学上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是一种“抑郁”。但实际上,通过与这类人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也会有不想去上班上学、情绪低落、寝食难安等表现,但是“感觉麻烦”的心理是要先于这些产生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变得抑郁之前,是先会有“感觉麻烦”的想法。他们为了逃避麻烦的事情,结果却使事态变得更糟,最后被逼走投无路,才表现出接近“抑郁”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性格忧郁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如做事认真、诚实、责任感强、从不偷工减料的这类人,可以说这和天天把“麻烦”挂在嘴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一些表现为“间歇性抑郁”的人,大多原本也是很开朗的、在社交场合十分活跃的人,而这与常年“感觉麻烦”的一类人,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么看来,将问题归咎于“抑郁”的状态,也只能算是捕风捉影而已。

既然不能被当作是抑郁症,那么这种对凡事都“感觉麻烦”的表现,又是因何而起的呢?而且,这种状态还会一直慢性持续着不被人所察觉。

·显在的三个因素

在我常接触的这类人群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存在。

其一,这类人渴望能成为一个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过上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一旦现实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产生“活着没有价值”的想法。基于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感觉自己也必须是足够特别的人才行,这种被称为“自恋型”。也就是说,在这种强烈自恋的状态下,一旦现实不如其意,就会觉得一切都了无意义,非常的麻烦。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总是碌碌无为。因为其设定的目标过高,所以反而无法满足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状态。除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外,其他都是让人感觉麻烦的事情。

其二,就是对于生存以及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没有找到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会陷入虚无或绝望之中。否定自己,觉得所有人都不会爱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被称为“边缘型”。在这种边缘化的强烈想法下,即使有能力、有机遇去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改变在他内心中空虚感的产生,最终还是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麻烦。

上述的“自恋型”与“边缘型”都属于非常现代的问题,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这种心理,更直白些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

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着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与这种状态关联最深的,应该还是“回避型”的问题。本书讨论的中心也正是由这种“回避型”问题所导致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冈田尊司是一位日本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1960年出生于日本香川县,曾就读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后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在京都大学医学院的高等脑科学讲座神经科学领域以及脑病态生理学科研组神经医学研究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冈田尊司在临床心理学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人格障碍治疗方面,他致力于帮助年轻人解决精神上的危机。此外,冈田尊司还以小笠原慧为笔名进行小说创作,其作品曾获得第二十届横沟正史奖。他著有多部作品,包括《奇葩心理学》、《把不安当作朋友》等,这些作品在心理学普及领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编辑推荐

《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编辑推荐:


1. 深入探讨:冈田尊司深入探讨了不安的本质,帮助读者理解不安背后的心理机制。


2. 实用策略:书中提供了多种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学会如何与内心的不安和冲突和平共处。


3. 心理洞察:作者以其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心理洞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4. 自我成长: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处理不安,更是关于如何利用这些感受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


5. 易于理解:冈田尊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作,使得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应用。


6. 案例分析: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启发性: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提高自我认识、增强心理韧性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启发性的读物。


8. 科学依据:作者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证数据,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建议。

目录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书籍《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目录如下:


1. 前言

2. 第一章 活着尽是麻烦事

- 与他人见面很麻烦

- 让自己努力很麻烦

- 被期待很麻烦

- 把竖着的东西放倒很麻烦

- 去学校上学很麻烦

- 做决定很麻烦

- 走上社会很麻烦

- 恋爱很麻烦

- 成家养育孩子很麻烦

- 依赖别人很麻烦

- 活着很麻烦

3. 第二章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基准

-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 分析其他相关特点

4.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 婴儿时期不会“感觉麻烦”?

- “感觉麻烦”的根源

- 维持“羁绊”、生存的结构

-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的异同点

- “回避型人格”与“恐惧·回避型依恋”

-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依恋”、进退两难的“回避型人格”

-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 没人照顾的孩子

- 佛教中对“依恋的舍弃”

- 感觉与他人接触不愉快的理由

5. 第四章 “不想受伤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6. 第五章 “回避型”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人——是适应还是进化

7. 第六章 与“回避型”的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8. 第七章 让“回避型”得以缓解的生活方式

9. 第八章 不再羞耻和害怕,让自己自由生活的方法

10. 后记





点赞(0) 打赏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书评

暂无评论